牛的刻纸图案,不需要太复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08:37:03
牛的刻纸图案,不需要太复杂

刻纸,源于剪纸而精于剪纸,在我国素有北剪南刻之称,即北方以剪为主,淳朴浑厚,豪迈粗放,变形夸张,喜用块、面,线条也简练概括,人物特征鲜明,风格朴素,单纯,明快,色彩浓艳。南方以刻为主,注重写实,艺术风格秀丽细腻,柔美明快,工艺精巧,玲珑剔透,体现了南北不同的文化风格。当然,在制作过程中“剪不离刻,刻不离剪”,所以,两者实为同源分支。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在诸多的原始社会彩陶岩画、商周青铜器、汉画像石艺术中,都体现了远古艺匠运用这一艺术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间刻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极其明显的一致,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 

“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在有纸以前就已经不乏,如汉代的金银箔刻花。但确切意义上的刻纸,当然是在有纸以后。我国是发明纸的国家,早在西汉时代已开始造纸。至此,利用纸便于剪刻镂空的性能符合民俗所需的剪纸、刻纸艺术,随之在民众之中产生。目前发现最早的剪(刻)纸实物,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刻)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刻纸实物流传至今的已属罕见,但有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可作佐证。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刻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刻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刻)纸纹样。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明清刻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 

由于刻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们不妨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寻到一些蛛丝马迹:“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有少年能手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周密《志雅堂杂钞》)“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 (明《苏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