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我国历史上的内藩和外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22:07:50
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都有内藩和外藩,但我搞不懂,希望各位大侠帮帮忙,解答下。
请各位举点各个时期的例子

内藩和外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内藩在财政、军事、外交、经济、文化、行政所有方面都由中央政府统辖;内藩在称号上将不再是某国,而是大中华帝国某行省或地区;内藩的王室也不允许有单独的王宫,应该居住在帝国首都皇帝赐予地藩王府内;内藩后的国王将被称为某亲王或者更低一点的某王,而不允许被称为国王。

而外藩除外交上由帝国中央政府管理外,其实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皇帝一般不干涉其内政,但国王即位时须报皇帝批准、获得册封。当其受到外敌攻击时,宗主国有义务派兵保护。例如清朝时的朝鲜、越南、琉球等。

而内藩。则是曾经名义上的独立国家向母国同化的结果,如清朝时蒙古、西藏等。

内藩就是归国家管,是我国的一部分;外藩不是国家的一部分,但是向我国称臣,我国对其有保护

简单说,属国属于外藩,比如朝鲜越南等等有独立主权的地域。而中央设立行政机构参与地方管理的地域就是内藩,比如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等地区的土司。

内藩就指设有管辖就够的,外藩则不是管辖机构,完全不亦以管理

所谓内藩是指朝廷册封的爵位封地,即在天朝世纪版图范围内的,比如汉代的藩国,中山国、淮南国、梁国这是内藩;比之明代就是明王朝封的王爵。属于朝廷爵位序列之内,不能称呼为“国王”,皇帝可以褫夺其爵位回收其封地。
而外藩则是藩属国,其国土不在天朝版图范围之内;其君主不在天朝爵位序列之中,但是礼仪待遇则可以按照天朝的王爵来类比;皇帝不能罢免其君主、不能收回其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