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桥纸,左伯纸,藤纸,蔡侯纸的特点和时代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14:22
不用回答那么复杂,时代就说西汉,东汉什么的,特点就举些例子就行了,不要太长。

  • 灞桥纸是在西汉时期的一种纸。1957年5月8日,在西安东郊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的土室墓葬,墓中一枚青铜镜上,垫衬着麻类纤维纸的残片,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80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10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据专家介绍说"这是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纸片,它说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二世纪。这一发现,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灞桥纸纸色暗黄,纸面较为平整、柔软,呈薄片状,有一定强度。鉴定发现其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间有少许苎(zhu)麻。其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左右,绝大多数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同向排列只在少数部位发现,亦观察到被切断、打溃的帚化纤维。它说明这种纸的原料经历了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过程,只是加工程序较低。在此之前,1933年曾在新疆罗布卓尔发现蔡伦之前的古纸,但未及化验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战火。1942年亦曾在内蒙古额济纳发现蔡伦之前的纸,但原发掘报告未作肯定断代。在此之后,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文景时期(公元前179一公元前 141年)墓群中出土绘有地图的纸。

  • 汉左伯所造的纸。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韦诞﹞因奏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

在蔡伦以后,别人又不断把他的方法加以改进。蔡伦死后大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又出了一位造纸能手,名叫左伯。他造出来的纸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当时人们称这种纸为"左伯纸"。可惜历史上没有把左伯所用的原料和制造方法记载下来。

  • 藤纸,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用藤皮造的纸,产于浙江剡溪 、馀杭等地。唐李肇《翰林志》:"凡赐与、徵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 宋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宋 梅尧臣《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诗:&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