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的佛经好多是一些历史记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5:03:00

因为佛陀当初只是讲法,记录整理是他弟子或其他众生做的,大多是他的弟子阿难写的,所以你觉得像是历史,弟子记录老师讲的法,像《论语》里的“子曰”一样也是弟子记录,不过佛经中佛说的往往又是陈述哪一个佛或经或咒,所以你更觉得像历史

其实除了其中的法理,也就是历史记录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可能和你读过的经文有关。金刚经 楞严经 华严经。。。都是对修证的讲解。

三藏
何谓三藏?即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精通三藏,并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称为三藏法师,如姚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等。试略谈其义:
一、经藏。梵语素怛缆,或曰修多罗,华言契经,佛所说之经典,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有关佛陀教说之要义大都属于经藏。
二、律藏。梵语毗奈耶,华言调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仪,善能调治众生之恶,调伏众生之心性,有关佛所制定教团之生活规则,皆属于律藏。
三、论藏。梵语阿毗达磨,华言对法,又翻无比法。对佛典或经义加以议论,化精简为详明,以决择诸法性相。为佛陀教说之进一步发展,后人以殊胜智慧加以组织化、体系化的论议解释,均属于论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

十二部经
十二部,并不是指十二本佛经,而是依佛经的体载,内容,文法分为十二个种类
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经文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经文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