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时候在想什么?(3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1:20:21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在写出师表的时候心理会想什么?

口气是以大人教训小孩,激励希望刘禅能好好的当皇帝,心情很担心,怕自己走的时候刘禅不能好好的治理国家,文中提到刘备数次,是为了使刘禅学习先祖刘备的良好品德。三楼的回答有点错误,刘禅并不是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因为诸葛亮一直把刘禅放在自己的翅膀下,不舍的让刘禅亲自“实习”,这也是蜀汉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诸葛亮会想:唉,不知我走了以后,刘禅会如何治理朝政啊,如果他使蜀汉衰退,我就按照刘备的遗诏“君可自取”来执行吧!但愿刘禅是一个有用之人,但愿蜀汉国运长久。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1激动啊 !老大死了 自己又是现在一把手的干爹 “小样!敢不听我的?”
2伤心。。自己任劳任远干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刚要发工资,老板死了 又碍于面子 只能旁敲侧击 并在心中呐喊 “农民工工资不能拖欠啊!55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