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送别时常选在傍晚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6:18:00
今天上语文课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古代送别诗中凡是有点明时间的,绝大部分都是傍晚。例如卢纶的《送李端》“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我向秦”;许浑的《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韩琮《暮春浐水送别》“绿按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

古人(当然文人雅士等有身分人物啦)送别,常常到“十里长亭”饮饯行酒,故有“饯行”一说。(饯: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
这顿饯行酒,惯例是选在午餐,文人雅士饯行,一是相送到郊外长亭饯行作别,二是饯别时边吟诗边饮酒,依依不舍,时间就长了,直等到红日偏西,方依依惜别——这样也更显得情真意切!
故而,等到正式“握手告别”之时,往往“日暮”也!

本人是酒文化专家,《说酒-中外酒文化大观》作者,研究古人关于诗酒时,研究过这个问题。

有情调

晚上有情调嘛

晚上不是好说话嘛,欠钱不还也想不起来

也有早晨中午送别的,但是估计那时候没有夕阳更容易给人萧索的感觉。更容易引出人的愁绪,而送别非要有愁绪,写出来才有感觉,有感觉才会流传,流传下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