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绽放的花朵。初中阅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0:32:08
文章地址:http://panchaoqun333.blog.163.com/blog/static/53470870200871385352680/
1.阅读全文,说说“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一句中“灾难”的含义。
2.全文围绕“废墟上绽放的花朵”叙述了哪些事例?请你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选文一开始说“一个令人震撼的镜头发生在身边的土地上”,请概括回答“这个镜头”的“震撼”之处体现在哪里?
4.选文在《甘肃日报》发表时取名为“生命之光”,现在改为“废墟上绽放的花朵”,你认为哪一个题目好?谈谈你的看法。
5.谈谈你对“因为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败,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个‘可以被打倒,但是绝不可以被打败’的老人一样。”一句话的理解。

1.灾难:使人痛苦的不幸,意想不到的一种痛苦与折磨。

2.全文叙述了5件事情。
①汶川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下的看书的小姑娘
②对疾病展现出敬意的作家史铁生
③哲学家周国平对早夭的孩子的深沉的爱
④汶川地震中保护了孩子却失去了生命的瞿万容老师
⑤在汶川地震采访的记者徐壮志的所见所感

3.用原文回答是:“在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当人的生命悬于一线的时候,恐惧和惊骇是人的本能反应,而小女孩却能够在这样一种生死未卜的人生困境中静下心来读书。”
用自己的回答是:当人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能保持着镇静与对生命的执着,这种面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令人震撼。

5.(如果是正式的作业题,请回答“改为《废墟上绽放的花朵》比较好,理由如下:)
“废墟”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汶川地震后大地的荒凉颓败与人们内心的无助绝望,而“花朵”则是重生与希望的象征。文章用“废墟上绽放的花朵”来象征人们面对大的灾难与伤痛,却仍不绝望,仍然能够在与灾难的抗争的过程中重拾希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随人奋进的力量。使用“废墟”与“花朵”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们能够形象的感知作者想要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与讴歌,更加契合文章中心思想,更加生动形象。

6.当人的生命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威胁,人会选择与这挑战进行抗争,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硬汉精神让人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能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与智慧。人因为抗争而立于不败,即便肉体被消灭,即便最终没有获得成功,但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却能够不断激励后人以此为榜样不断前进。人可以被打到是因为人的生命和肉体是有限的,但人不能被打败是因为人的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永远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当人们选择与命运、与灾难进行抗争的那一刻起,人就因为这个选择而永垂不朽。这便是人类即使经过那么多的战争与灾难却依然可以满怀希望的种子走下去的最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