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带龙的地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11:56
必须泉州的

泉州带龙字的地名太多了,不下20个,这里就写几个吧,实在写不完:
龙塔
龙涓
龙德
龙峰
龙顶
龙山
龙园
龙眼
龙尾
后龙镇
龙门镇
龙潭村
盘龙村
龙门滩镇
龙溪新村
……

晋江龙湖

龙门滩镇(在福建泉州德化县)
龙门镇(在福建泉州安溪县)

晋江市龙湖镇

先有龙尾导 后有龙导尾

海珠区的二龙街道由龙尾导乡和龙田乡合并而来,以“龙”命名的街巷有50余条之多,是广州带“龙”地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这条街出生长大的邓伟贤退休前长期在海珠区党政部门工作,参加了多次文物普查工作。据他介绍,宝岗一带的以“龙”为名的地名来源于五代时期割据岭南的南汉皇帝刘。他当上皇帝后,在广州城内外大兴土木,建造了多个皇宫御苑。其中在现在的西湖路附近建有“南宫”并开挖西湖,在今荔湾湖一带建有“昌华宫”,在现在海珠区隔山一带建有“刘王殿”。

现在海珠区的海幢公园一带,当年就是南汉皇帝妃嫔的梳妆楼。刘还下令仿照唐朝长安含元殿在旁边的宝岗筑起“南郊坛”,用以祭祀天地。邓伟贤说,现在宝岗大道西侧、邓世昌纪念馆的东南面,仍有街道名为“郊坛顶街”,这就是南汉时的南郊坛所在。在南郊坛前,有条皇帝专用的通道名为“龙尾道”。后来,南汉王朝被北宋所灭,所有宫殿都被焚毁,但在“龙尾道”遗址形成的村落,仍叫“龙尾道”。而在南郊坛东面开辟的农田乡村,则被称为“龙田乡”。“龙尾道”后来以讹传讹,在清朝中叶《番禺县志》的地图上,已经标为“龙尾导”。从“龙尾道”、“龙田”开始,二龙街、宝岗一带不少街巷都以“龙”命名。

南华西街的“福建龙”

至于目前宝岗地名中的“龙导尾”,则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龙尾导”再度以讹传讹演化而成的,“龙导尾”即是“龙尾导”。而邓伟贤则持另一种观点,据他说,宝岗一带的老人口中有“先有龙尾导,后有龙导尾”的说法,“龙导尾”是早年的居民从“龙尾导”乡新开辟的居住点。

如果说,二龙街、宝岗一带的“龙”是“南汉龙”,那么现今海珠区南华西街一带的“龙”则可称为“福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