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观察报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5:30:30
六年级下册 观察报告
跟下面这片形式差不多,今晚8点前要,好的有悬赏分
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我用放大镜观察到草蛉的幼虫用嘴前那对“镰刀”抓住一只蚜虫,然后刺入蚜虫体内,吸取它的体液。只过了20多秒钟,草蛉的幼虫就把蚜虫吸食得只剩一只空壳,然后就又抱住一只蚜虫。草蛉幼虫的嘴比较特别,它和蚕宝宝的嘴很相似,但左右合成尖细的管子,可以刺入蚜虫体内。我看到草蛉幼虫还会把蚜虫的空壳背在身上伪装自己,真是有趣极了
也可以是观察同一个,内容可以不一样,形式差不多

1.草蛉(Chrysopa perla)昆虫纲,脉翅目,草蛉科。体细长,长约10毫米,绿色。复眼有金色闪光。翅阔,透明,极美丽。常飞翔于草木间,在树叶上或其它平滑的光洁表面产卵。卵黄色,有丝状长柄,称“优昙华”。幼虫纺锤状,在树叶间捕食蚜虫,故称“蚜狮”。近年来(1970s),用人工饲养大量繁殖,以防治棉铃虫、蚜虫等农业害虫,已获得成功。
  多种脉翅目(Neuroptera)昆虫的通称,特征是有著似花边的复杂网状翅脉。最常见的草蛉是草蛉科(Chrysopidae)的绿草蛉和褐蛉科(Hemerobiidae)的褐草蛉。绿草蛉,有时又称金眼草蛉,体细长,淡绿色。触角长丝状,眼金色或铜色。前后翅形相似,有网状脉。世界性分布。飞行於草丛和灌木附近。能发出一种臭味以资保护。雌虫分泌许多长丝,卵产於每丝的顶部,以防止掠夺成性的幼虫吃尚未孵化的卵。有「蚜狮」之称的幼虫,它们有像吸管的口器和发达的足。草蛉捕捉蚜虫等软体昆虫并吸食其液体,幼虫连续取食两周后,在叶背面织一珠形的丝茧以化蛹,在成虫破蛹而出前有将近两周的蛹期。成虫长约1∼1.5公分(0.4∼0.6吋)。草蛉
  褐草蛉为褐蛉科昆虫,形似绿草蛉,但较小,褐色,翅上常有褐色小点,产卵时不分泌长丝。有些草蛉幼虫以背上的钩和鬃毛附著许多残屑(包括被它所食的昆虫的残体)伪装起来,以便侵袭捕食对象,又可免受天敌的侵犯。
  脉翅目的昆虫常将蛇蛉(蛇蛉目〔Raphidiodea〕)、鱼蛉和泥蛉(广翅目〔Megaloptera〕)等包含在内。
  2.长翅蟋(又称草黄蛉)的又名,属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针蟋蟀,其外观很象缩小了的金蛉子。因它生长在草丛之中,故得名草蛉;又因其体色黄褐,因而又被称作草黄蛉。此虫体长为5~6毫米,属小型鸣虫,其触须也较短,仅6~7毫米。微微上翘的2条尾须明显分开,如八字形。体表带花斑,体色为深暗褐色,泛陶土色,其体形较同类鸣虫粗壮,宽短,前胸略长方形,其头部大小适中,上面有数条直纹,2条腿比较强壮有力,较能蹦跳。

棉蚜(Aphis gossypii)绿至黑色。在暖和地区终年产生幼虫,在凉爽地区产卵。为害甜瓜、棉花、黄瓜等10馀种作物。常以寄生天敌和掠食性天敌防治。
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浅绿色,致死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