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胜败的本质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8:48:21
读解放战争的书越多,越有几个问题困惑不解,请指教。
1、解放战争开始时,明明国民党军队多,却总在运动战中以局部优势兵力围歼蒋

军,这说明在机动性和保密性上要好过蒋军。不理解,有飞机侦查的蒋军为什么

情报不如共军,兵力的运动在天上应该一览无余啊?而且为什么有汽车的蒋军机

动性反而差?应该从侦察机得到共军位置,坐汽车马上追上剿灭才正常啊?为什

么追不上?

2、到了淮海战役时,双方兵力到底谁雄厚?国民党军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当兵

的不卖力?还是谋略?如果和抗日一样尽力,是不是国民党军战斗力要高于共产

党,还是就算尽力了也不及?

3、十万精兵,竟然受不住碉堡无数的长春三天?塔山阻击战,蒋军无数精锐全力

进攻,仍然突不破阻击线。无论功还是守,蒋军都明显和共军有很大差距。可是

像孙立人的新一军、张林甫的军队都是精锐,和日军作战时已经占据优势,可却

不是共军对手,是否说明当时的共军战斗力已经超过二战末期的日军?到底是蒋

军士兵不卖力,还是共军太猛?

机动性好是内线作战时基本是山地战。山地不是路,人和马能过去,车不可能过去 而且机械化需要后勤保障。蒋军的后勤也不是很理想,而且派系林立,中央不可能给非嫡系大量的后勤保障,吧不得他们自生自灭。
至于情报,中国情报在周总的直接领导下有名的前三杰和后三杰等等。有一整套国军的秘电码。国军就没这么NB的大特务了。
当兵的在哪都是当兵,跟他们无关,但当官的就不是在哪都一样当官了。国军当官的首先就分派系,你的军队打光了,谁来给你补充?军人没了军队就没有了一切。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官的都怕打光了没了一切。指挥可想而知了
共军高级将领到后来大兵团级以下的,基本都是从士兵打出来的。光脚不怕穿鞋的。
淮海战役的正规部队是。国家占绝对优势,但基本不含后勤补给。张灵甫他们确实是精锐。是当国中国国防力量的精锐。但也劲不住人多群欧。 像74师是9个纵队欧一个74军。 20W人打几W. 还是下了血本围起来断粮断水才打下来的。还是山地战。坦克什么的基本用不上,那种生死决战像李天霞他们还想打巧仗。打下来肯定是攻不进去玩命的共军阵地。
共军战斗力主要是将领。将领基本打了10多年的仗,从小兵打到将军。
日本战败有很多是因为兵源。而中国的兵源不成问题 。战力自然也体现出来了。
政治方面的都心知肚明,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最初口号,打到后来的公私合营。在这就不用多说了。毕竟是宣传部长出身就是比军校校长出身能忽悠。
胜负不光是谋略,还有下属的执行力。蒋军的高级将领基本都是有洋墨水的。想法多,心眼多,嘴皮子厉害,总能找出失败的理由。共军基本都是土包子没什么文化。只懂得服从,坚决执行命令不怕死。
像74军灭了之后, 主席自己都说。他跟蒋介石都没想到

主要原因:
1、国军兵力不足,如果能再多二十万,就不会占领长春后就停止进攻吉林与哈尔滨。
2、苏联干预,苏联把缴获的关东军大量的武器装备都交给了四野,苏军因制式不同,用不上。国军占领长春后就停止进攻吉林与哈尔滨也有怕苏联干预的因素。
3、接收政策失误,拒绝接收安置40满洲国伪军,结果被四野接收,军力剧增。
4、苏联协助在浑春、大连(当时苏联占领)建立兵工厂,用军舰保护从大连转向北朝鲜再到山东的军火运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