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隐性至病基因aa就会显性,先天就发现.但至病病基因Aa时在后天才会显性.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48:53

请用白化病举例

用遗传学原理来解释,你说的现象可能的机理很多。首先,致病性与性别,年龄,环境等条件有关系。基因的致病原理也是多种多样,有的通过产生特定的酶类,有的则是产生特定激素来作用。假设A基因可产生某种抗素来抑制a基因的致病性,但A基因受到限制,只在生物胚胎阶段受到特定蛋白的影响才会作用,那么,a的致病性就只有在后天可见了。(只是一种可能的模型!)
这一部分是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情况可能有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任何一本《遗传学》书籍“基因互作”章节都会有相关介绍。

说明a对A不是完全显性,致病基因a有剂量效应,就是说a基因的作用和它的数目的多少有关,在不同的时期表现症状正说明了aa比Aa的效果更强,可以把A-a这对等位基因看做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A-a的遗传存在加性-显性效应,度量标准就是发病的时期。

因为A是显性基因,a是隐性基因,当A与a发生基因重组时,对外显示的只会是显性基因.(前提:A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