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体夜惊的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1:04:55
首先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对超自然现象我也都希望能找到科学的解释.很多年前就听外公讲过他下放时的故事,其中有段关于他当年在湖北省通山发生的事情至今我都没能想明白.外公回忆那是在1958年通山的一个夏日夜晚,众人都在某招待所门前的广场上乘凉睡觉,大约在凌晨几点时,突然听到有很多的脚步声,看到很多人冲四周的楼房冲下,然后站在广场四周围成一个圈,很有节奏吼:"哈..哈哈",同时像那种围着篝火跳舞那样跳动着,接着向广场下面的平台跑去,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被惊醒.听到这里,我不解的问外公,这些人在吼叫的过程中难道是是梦游状态?外公说是,后来他问当地人,当地人说这个现象他们叫"夜惊".我在网上搜索有关"夜惊"的信息,大多是讲小孩子的一种睡眠疾病.但我外公遇到的确实数十人的集体梦游,不知道各位网友是否有听过此类消息.最后我向各位保证我外公的人格,他作为建国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后来是研究材料科学的工程师,是绝对的唯物主义信仰者.

繁华的三道街回到我家的箭亭子家属院,装一脑袋混乱的印象入睡。
在街上,拽着妈妈的衣襟习惯了,倘拽不到,手举着空落落的。我不知道自己那时候有多高,一举手刚好到妈妈腰间,扯住她的后衣襟。
前几日,陪我妈妈上街,发现她身高连我肩部尚不够。那么,我小时拽她衣襟尚须伸手,彼时我何等小巧玲珑,而且会走会动,能记住这么多往事。现在,陪父母上街,他们全听我的意见,诸事无不诺诺。我真是不太愿意,他们像我小时候一样无须动脑筋了。我长大了,其实我早长大了,只是在知道拽着母亲的衣襟上街这种愿望已永远木能实现时,感到“长大”的惊痛。
在我印象中,我母亲年轻时常穿一件暗绿色带花的右衽衣裳,即被我无数次在后边拽过的。我问过妈妈,那件衣裳呢?她平静答曰:谁知道。这说明一切的确久远了。
人长大了真不知有什么用处,特别是我,对社会和别人无所供益,只是徒然闯入中年。《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子年及花甲,尚穿彩衣躺在父母怀里撒娇。除了“孝道”之外,这行状难以卒睹。或许他想返回童年,但童年已被岁月的砖石密密麻麻的砌死了,如同我不可能拽着妈妈的衣襟上街,如同赤峰街里早就变样,如同一切都变样了。
不久前,我看到两位老人散步。跨越马路牙子时,男人用手扶老太太一把。一看,这是娘俩儿。儿子已白发苍苍,母亲约逾八十岁,仍装束整洁。老母亲在儿子扶她的时候,目不斜视。我看了很感动。
在我老了而母亲更老的时候,她上台阶时,我应不失时机地扶一把。我所能做的,大约只是这些了。

小时候,上街是愉快的事,看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刚懂事时,上街由妈妈抱着,不愿走路而旋颈展望四外风景,而且我的视点与妈妈的眼睛同高。小孩子总是希望居高眺望。在妈妈怀里逛街,还有一个好处是困了便睡,越颠簸睡得越香,涎水渴湿母亲肩肿。那时我当然不知道妈妈是否辛苦。
及长,上街被妈妈用手牵着。她一手牵一个,那边是我姐姐。“那边”即右边,我喜欢呆在妈妈左边,即“这边”。倘若妈妈买了东西,先松开姐姐,左手持物。如果买了个西瓜,她双手捧着,我和姐姐同时要拽着妈妈衣襟。
拽着妈妈的衣襟遍览街景,是人生最可钟情的回忆之一。小孩子手拽着母亲衣襟,眼睛却向四外看,脚下踉跄着,在我小时候,吾乡赤峰街景单纯,目光飞快者三两眼即可掠尽。然而我们并不像大人那样浮躁,只看商店与楼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