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的含义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4:53:14
在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中。。。。

上小学的第一个学期,“我”考了第二名,照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但祖母告知父亲,全班才三个学生,而第三名却是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这引起了父亲对我成绩的怀疑,于是要“我”拿书来考“我”,可“我”拿来的是“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半本书。当父亲问明那半本书的去处之后,只是叹了一口气,并继续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要“我”拿回那分给同学乔元贞的半本书,并为我们俩“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接下来(第10段),父亲领“我”离开本村到崔家庄念书去了,由此“我”才知道,本应该还有别的书,而“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如果说,前面写的是“不同寻常的第一本书”,那么,这一段则进一步交代了这是“真正的第一本书”。
  通常,文章到此可以收尾了,但是,作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进而写出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文章最后呼应开头,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但是,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

中国邮政真的让人失望极了!我寄一本书去广州它要收我20元 我在路上看到一辆比QQ还小的奇瑞车,它叫什么啊? 一本书已看了它的20%,比剩下的多42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一本书,读完它的1/3比读完它的2/5少30页,这本书共()页 我自己写了一点东西想把它出版成一本书,我该怎么办啊? 为我打它,为它打我,打破它的皮,流出我的血。(打一昆虫) 一本书,它的名字叫作,根,是一个美国黑人作家写的,谁知道那里可以下载? 有一本书叫《真实的格林童话》,可是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是“真实”的呢? 如果有一本书,上面写着你的死亡日期,你愿意翻看它吗? 有一本书共100页,测的它的厚度为1.2cm,则这本书每张纸的厚度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