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给我提供几份采访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9:06:57
最好是采访关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名人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行……很急!!
我是大学生……

我又有了:
  何祚欢:做个不可替代的人

  做研究,要有自己的体系,要有别人替代不了的角度。

  何祚欢

  1941年3月 生于武汉

  1959年 毕业于武汉一师

  1963年 调入武汉市说唱团,专攻湖北评书。曾任武汉市说唱团演出队长、创作组长、团长、艺术指导

  现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湖北

  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曲协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华中师大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武汉市

  创作中心主任。一级演员。

  作品

  已发表和出版的作品计200余万字,研究文章近30万字,有专著两册,杂文、小说30余万字。

  获奖

  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短篇曲艺作品一等奖;

  长篇评书《杨柳寨》获文化部举办“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表演双一等奖;

  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曾两度被评为“武汉地区十佳演员” 1989年3月 参加“中国评书十大邀请赛”获“花溪杯”;

  1991年 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

  1992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 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

  “不可替代意识”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也能理解,人人生而唯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重于泰山,而不是粗俗地一贯地谋出名呢?经过了何老师的一番谈话后,笔者认为,如同老早就为人们所接受的“忧患意识”一样,我们每一个人,同样需要在心中树立起“不可替代意识”。

  聊起何祚欢,人们每每想到的就是他讲评书一流,可惜,就像“了解钱钟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