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不可语夏冰”什么意思 语出何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0:45:50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
语句错了

应该是:夏虫不可以语冰
发音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释义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示例 郎如此眼光浅,真是~。(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翻译和出处大家都给出了。归根结蒂,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自由的境遇。庄子写到大鹏和小鸟,大椿和彭祖等,不是为了褒贬什么,而是说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一切都是不自由,能力越大,需要的凭借越多。所以说,我们发展自己能力的方向根本就错了。一家之言。

出自:《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这句话也可表述为:“岂可执冰而咎夏虫”或者“不可执冰而咎夏虫”。
释义:夏天的虫子不可以与它谈论冬天的冰是怎样的。
引申义:指夏虫由于生活周期短无法想象冬天还会有冰存在,比喻与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谈论大道理是没法让他们明白的。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时光有晦朔的变化,活在夏天的蝉不知道有四季轮回。”
(晦朔:初一,十五;代指岁月轮回。蟪蛄:蝉的一种。)

《庄子•逍遥游》里边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大鹏能高飞九万里,并要飞往南方,这时候“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意思是:“我迅速起飞,高过榆树枋树,有时或者达不到,落在地上罢了,何必高飞九万里之上而到那遥远的南方去呢?”(蜩:蝉;“学鸠”:一种小鸟;决:迅疾飞起貌;枪:突过;则:犹或;控:投,落下;)
这里大鹏所谓的“飞”和蜩、学鸠所谓的“飞”是两种概念,其实这里谈到做事标准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相同情形:两人看似谈论同一件事,内涵则完全相反,比如说学习,甲所谓学习是指焚膏继晷全身心投入地去学,而乙所谓学习,仅是完成日常任务而已;同是创业,甲所谓创业是要在某一行业中逐步发展宏大做到第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