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主要有哪些助凝剂?各有何利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6:51:27

当我们把用于人工降雨的这些催化剂材料喷洒入空气中后,它们会不会对空气及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是在晴朗、清洁的空气中,平均每立方厘米含有1000颗悬浮微粒,而在严重污染空气中的约为100000颗。这些微粒在尺寸上也大小不均,直径分布范围为0.01微米到10微米。一个很大项目的人工降雨计划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清洁空气环境中的微粒含量增加15%,使污染空气环境中微粒含量增加0.15%。喷洒入空中的催化剂核心将会很快的进入到所设定的云层,并随着因其产生的降雨而下落。有分析表明,如果我们向一块云层中射入碘化银微粒,并收集随之产生的降雨,这些雨水若由一个人饮用,那么他所吸收的碘量将会与他在早餐中食用加盐鸡蛋所吸收的碘量相等。也许一个事实更能说明这一点,在一个需要采取人工降雨的地区,每一个季度它需要500个1公斤重的信号弹,而与此同时当地的工业生产却可以在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向空气中排放约60吨废物。而且,我们通常在人工降雨中所采用的催化剂多为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或氯化钾,其中二氧化碳为空气中固有的气体,同时释放入空气中氯化钾(一种盐产品的替代品)的量与从海洋上蒸发所产生盐分的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人工降雨所释放的催化剂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人工降雨要在云富含水汽情况下进行。
人工降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飞机播撒冷却剂;二是向云层开炮或发射火箭,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目前我国人工降雨主要使用两种催化剂:一是干冰,汽化时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几十摄氏度,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第二类则是碘化银,“造雨”本领一流。干冰其实就是二氧化碳。而碘化银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毒性极低。加上碘化银制造冰晶的效率很高,通常一块积状云只要播撒十几克或者几十克就能奏效,投放量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碘化银或干冰没有运作好也有可能导致中毒因为那些物质会进入人体不过概率很低

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物态变化:从固态(干冰)升华成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