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忠烈祠有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3:36:10

国民革命忠烈祠与各县市忠烈祠祭祀对象不尽相同,各县市忠烈祠入祀烈士人数也不一,主要祭祀原籍出身、殉难或功绩彰显于当地者,整体而言涵盖下列数种:

中华民国开国革命烈士:兴中会、同盟会会员,其中以黄花岗之役牺牲烈士为代表。
抗日战争牺牲将士:如张自忠、谢晋元、高志航等人
台湾抗日、抗荷志士:抗荷志士中,郑成功、郭怀一皆在其中。抗日烈士则以苗栗事件、西来庵事件、雾社事件为代表。
国共内战牺牲将士:如张灵甫、王生明
台海战役阵亡将士
殉难警察、消防、民防、义勇消防人员或依法执行公务,具忠烈事迹者。
殉难人民,与敌方争斗,协助军方,具忠贞事迹者。
其中以郑成功最为特殊,清代殖民台湾,原本压抑关于明郑的历史记忆,郑氏被视为叛逆,清末逐渐改变郑成功定位为“明室遗臣”,同意建祠祭祀。日治之后,由于郑成功具有日本血统,所建神社亦有祀奉郑成功,做为拉拢、教化台人的象征。战后,又将其视为抗荷志士、民族英雄,大力标举,部份地方将其祀奉于忠烈祠中。

忠烈祠入祀对象,反映国民政府对于历史诠释的观点,台湾抗日志士入祀,便几经争论,其中多涉及日治时期左翼政治运动等意识型态纠缠,赖和牌位也因此历经入祀、撤祀又入祀。

涉及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已故将领也有入祀忠烈祠,例如1947年3月间,于二二八事件负责清乡的当时七位绥靖区司令中,入祀忠烈祠的就有彭孟缉、史宏熹与史文桂等三位。此作风让人联想到战犯入祀靖国神社,因此引发一定不满。

但实际上,靖国神社除了战犯以外,在过去就一直供奉一些与当权者敌对的亡者[来源请求],而忠烈祠却无此传统。

有人认为,国共内战期间,牺牲的台籍国军,以及在二二八事件中消逝的台籍菁英,虽然比起大多数的入祀者跟台湾更有密切关系,不应受限于政治因素影响,未能于忠烈祠受到正式的追祀。不过持这看法的人士可能同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身为大日本帝国国民的台湾人,有一些成为台籍日本兵,而其中有少数也成为战犯,而这些战犯以不入祀为宜。理由是不能崇拜残害无辜的战犯。

1990年代后,台湾忠烈祠的入祀对象已不限于殉职军人,如于台北市私立健康幼稚园游览车火烧车意外事件中牺牲的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