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一定要读书破万卷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3:53:59
想成为哲学家一定要那样做吗?

是啊,不读就不知道那么多的理论啊

学习哲学不一定要破万卷的,关键是理解,从所读的书中提炼出精华,感悟,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读书在精而不在多,想要成为哲学家的话,必须有自己的观点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我做了努力。归纳如下。
一、注重歌曲的力量。例如,在一开始学习哲学时,我用歌曲进行导入。请大家欣赏一首歌《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通过给学生播放歌曲学生一下提起积极性。教师就可以顺势带出我们今天学的哲学就是一双慧眼。那么新课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下去。还有在学习“联系”时,让学生欣赏成龙的《生死不离》,“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通过这首歌学生深刻体会我们中国人民心连心,全国上下一盘棋,也深刻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当然新课的导入并不一定非要歌曲,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就是最好的。
二、注重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例如在讲到“矛盾的含义”时,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一层含义,我给学生展示这样的诗词,“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中年人的眼睛是睿智的”通过形象的诗词描绘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有在讲“联系”时,我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让学生形象理解。
三、注重社会热点,引起学生共鸣。在学“人生价值”这一课时,可结合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汶川地震,设置情景。如中国伞兵五千米高空舍身为人民,谭千秋为救学生奉献自己等等。这些例子学生非常关注,并且通过例子学生能认识到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努力奉献,在学习中有了情感体验,并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多关注学生,发现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起努力寻找学生兴趣,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展示学生风采的快乐大舞台。

文史哲是必须的!
否则怎么跟成天做题的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