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进:“朗朗”和“琅琅”在 形容书声时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4:36

朗朗(lǎng lǎng),《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象声词,形容清晰响亮的声音”,并举短语“书声朗朗”作为证据。其实,“朗朗”不是象声词,而是叠音形容词。

《汉语大字典·月部》:“朗,响亮。”并引《文选》所载东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为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唐李善为之作注说:“朗,犹清澈也。”现代作家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亦有:“‘你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朗声地说。”单音节词“朗”无疑是一个形容词;双音节词“朗朗”也不过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汉语大词典》收有“朗朗”一词,释义为:“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真正的象声词应该是“琅琅”才对。《现汉》把读音相近而词性不同的两个词混淆起来了。

琅琅(lǎng lǎng),《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琅”的本义为形状像珠的美玉或美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有“礧石相击,琅琅磕磕”。琅琅,就是金石相撞击发出来的声音。《辞海》未收“朗朗”,却收录有“琅琅”一词,释义更为直截了当:“清朗响亮的声音。如:书声琅琅。”并引清袁枚《祭妹文》:“闻两童子音琅琅然。”《汉语大词典》“琅琅”条目下面,注释也相当明确:“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并引赵光荣《里湖纪游》“天风一以吹,戛玉音琅琅”为例。

所以说,真正形象生动模拟读书声音的应为“琅琅”,“朗朗”不是象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