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20:51:53
二战期间,美英开辟第二现场的原因

开辟第二战场是对德作战之需要和英美应尽之义务。面对德军的凌厉攻势,苏联在1941—1942年间强烈要求并一再敦促英美盟国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军压力,加速对德战争的胜利。对此,英美均以各种理由拒绝,直至1943年底的德黑兰会议上,三方才达成于1944年夏天实施的协议。但在登陆选址上,英国又与苏、美相左,反对苏联主张、美国同意的从欧洲西岸登陆的作战方案,单独炮制了所谓“打击鳄鱼腹部”的“巴尔干方案”,旨在先于苏军进入巴尔干。第二战场的迟延开辟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受制于英美的政治战略:苏联是英国强大的政治宿敌,其在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力量使英国忧心忡忡,它认为苏联必定成为威胁它战后左右欧洲大陆的最大障碍。因此,英国指望苏德相互厮杀,两败俱伤,从中保存自己实力,以获取战后有利的国际地位。“巴尔干方案”更反映了战后英国要称霸欧洲的意图:希望打进巴尔干后可以跟南、希、土及中东、北非连成一气,保住东南欧势力与东地中海及中东的传统利益,以使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经地中海,到苏伊士运河,达远东的大帝国生命线,牢牢控制在英国手中。因为英国的这一如意算盘,也将损害美国的战后利益,故美苏联合抵制,使该方案流产。

“英国人和美国人非常精明,直到他们认为军事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才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⑽。1944年上半年,当苏军向西推进,席卷东、中欧时,英美盟军马上开辟了第二战场,并迅速向西欧强攻,旨在打败德国后,“占领更多的地盘”⑾。二战甫停后,英以所占地盘与苏联讨价还价,这一“冷战”事实证明英国始初削弱苏联的动机。如同斯大林指出,英国在第二战场问题上的态度,是其自拿破仑战争以后,无力只身介入欧洲事务,便采取先让别人打,待大局已定,再安稳介入,坐享其成的策略。19世纪晚期的德国首相俾斯麦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的政策永远是这样:在欧洲大陆上找一个用自己的拳头去保护英国利益的傻子。”⑿二战中英国的对苏外交仍受这种半个多世纪以来政策的影响。

很简单啊,为了战胜纳粹法西斯。总不能让苏联把西欧解放了吧,况且苏联恐怕也没那么大力量。其实英美还想托,不过斯大林催促,最终达成了协议。

解决东线缓慢的进攻,使得尽早结束德国

尽快消灭纳粹政权!!从而在和苏联在战后欧洲最重要是西欧利益和影响上制衡!毕竟苏联和美国2种政体!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