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你们一个关于诚信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39:27
刚刚看了个新闻,<<瑞星副总,勾结网监官员铲除竞争对手被捕>>.

又是一个恶性竞争的案例,这几年,看了三鹿,特伦苏,国美的黄光裕等等名牌企业或者社会名流,表面上口口声声讲自己是诚信的,自己是诚信待人的,自己凭良心做人的.但是为什么还会出这种事呢? 道貌岸然的人,猫腻是最多的.
真正的凭良心做人的人,得不到升迁,得不到领导赏识,收入不多,就没钱买车,买房.就被女朋友抛弃.就被他人嘲笑说是没能力,没本事.
真正老实做人的人,真诚待人,可能被欺骗,可能被利用,可能吃了亏还被蒙在鼓里.有些老实人也聪明,能够防止自己受伤害,但是自己得到的利益,始终是少了.
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诚信,道德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这个世界成了这个样子?

这是一个等价交换的社会,要得到某些东西就要付出某些东西,他们背负了每天都担心被捕和良心的谴责换取了金钱(第一次干坏事肯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的,这我一直坚信着),这就是他们的付出,我们老实人付出利益但是我们却过的无优无虑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