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宋濂求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9:18:24
300字以上,KKKK

宋濂是明代人,很有学问,散文写得很生动。做翰林时,他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被人们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家很贫寒,他能读书并取得如此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教育后辈的一文中写道:
  我从小特别爱学习,好钻研。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以后,就抓紧时间抄写,以便按时送还人家。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手指也冻得弯不过来,但我还是赶紧抄写,不敢有半点偷懒。抄写完了马上把书送还,绝对不敢稍稍错过送书时间。因为我守信用,所以好多人都肯把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博览群书。
  到了成年,我更加羡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想学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没有好老师指导,只好到百里以外,去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我到百里以外求师的时候,自己背上书箱和行李,爬高山,越深谷,顶风冒雪。天冷极了,脚冻得裂开老大的口子都不知道,赶到老师家里,冻得四肢僵直,简直动弹不了……
  住不起学校,我便和一个穷店主一起吃住,一天只吃两顿饭,更谈不上吃鱼吃肉。
  和我一起学习的人,都穿着绫罗绸缎,戴着镶嵌明珠宝石的帽子,打扮得光彩照人。我却穿着旧衣破袍。但我不羡慕他们穿的、吃的,因为我有得到知识的极大乐趣。

  宋濂求学的态度和高尔基一样,对知识的渴望远远大于对食物的需求。因此,他才能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