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写一下你对这首诗的感悟,要多一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2:24:02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词一开始即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十年。
  苏轼的妻子王弗死于治平二年(1065),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
  十年时间,不论长短,都是有限的,但只就它横亘在生与死之间这一点说,就是永无休止的了。
  谁都明白,生者与死者是永远不能会面的。这里“生死”两字,道出两个世界,用得十分沉痛。
  其后的“两茫茫”不仅有了“全无所知”之感,而且有了“永无所知”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思量”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
  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以是“不思量,自难忘”。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诗人的一个假想。“相逢”,死者依然故我,而生者呢?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
  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历尽沧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此时此刻,生者与死者若能相逢,也肯定是“不识”了。这里有诗人的那种相逢不识的遗憾,更多的则是诗人回首往事,倍觉辛酸的感慨。
  下阕承接“相逢”写梦,境换而意相连。
  夫妻相逢在梦中,现实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都没有了。
  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里与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相映照。
  一说情思萦绕,怅惘空虚,一说纵使相逢,苦不堪言。
  梦毕竟是梦,梦中还有着生死夫妻相逢的浪漫情调,哪怕这种浪漫是苦涩的,悲怆的。
  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
  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
  由于句式参差,虽明白如话,却韵味醇厚,使人倍感沉痛。
  与上阕中“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的长处,使人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