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地理老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9:28:59
本人07年大专毕业,师范类专业,取得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毕业后一直做的事行政类的工作。
从初中开始一直对地理情有独钟,现在想请问各位,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地理老师。
本人打算去考研,但是却不清楚读什么专业以后毕业了能去初中或者高中当地理老师。(虽然取得了初级中学的教师资格证,但是目前的文凭肯定是敲不开初中的大门的。)
或者,除了考研,还有其他什么途径能去教地理呢?谢谢。

考研的专业最好是没有数学的,呵呵,本人数学实在对不起观众。

地理新课程关注的焦点是学生,而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以及许多先进教学方法实施的支撑点却是教师。地理新课程下对新时代的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致归纳如下:
  一、拥有正确和先进的地理思维
  早在1964年,美国地理学家威廉•帕蒂森曾提出地理学有4个传统,即地球科学传统、人地关系传统、区域研究传统和空间传统。这实际上是对地理思维及其特性较早的总结。现代中国地理学界一致把区域性与综合性视为地理学的两个特性。这种观点把握并概括出了地理学的两个最本质、最重要的思维特性。
  二、广泛研读资料,领会新教育理念
  地理课程改革是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用性成为当代地理学的突出特点的形势下,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生发展的特定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必修课程之一,它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性质,是培养21世纪合格公民的必备课程。新地理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体现这一理念的地理教学过程,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注重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注重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活 开发课程资源
  针对原来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突出、应用性不强、与学生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新地理课程融入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新教材采用丰富的形式展示所学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实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紧跟时代步伐 更新知识结构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课程目标取代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新课程主张学生的知、能、情协调发展,强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是此次地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也是当代国际范围内课程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