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 雷抒雁 读后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09:57:53

“雷抒雁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其母校西北大学举行,周明、阎纲两位在京的陕籍作家评论家专程赶来,而陈忠实、李星、肖云儒、晓雷、李国平、畅广元、杨乐生等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也参加了研讨会。著名作家周明说:“在雷抒雁诗歌朗诵会上,我几度流泪,我被诗人的真诚打动了。雷抒雁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诗是时代的强音,而他是时代的歌者。”学者肖云儒评价雷抒雁的诗歌是“变革时代的桥梁”,“他把个人的生命体验和诗人的生命体悟相结合,在生命觉醒的过程中以诗的方式觉醒”。评论家李星说:“雷抒雁的诗赋予政治抒情诗以新的内涵,从小我之中可见大我”。《延河》主编常智奇说:“雷抒雁在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思想的强大给诗歌的诗情张开了翅膀。”
为祖国写诗
相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也许没那么红火,有人说这是因为“诗人越来越少,但写诗的人越来越多”。对此,雷抒雁说:“这是好事,证明热爱诗歌的人对诗还没有灰心。有人说我是‘人民诗人’,我觉得自己担当不起,但我希望自己能为人民多写点东西。诗像太阳,你只有努力向它逼近,但永远不可能靠近它。我从不认为自己占有了诗歌,因为我始终对文字心怀敬畏,我的诗是从我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诗歌应该像火把,能够照亮、温暖别人甚至燃烧别人。诗人自己首先要燃烧,才能写出好诗。要诗化事物,必须先诗化诗人自己的精神、心灵、思维,才能感觉到诗,才能感觉到生活中活跃着的、涌动着的精神力量。要有感而发,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诗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好的诗歌,必须有饱满强大的精神内涵,才能传得远,才能感动、俘虏读者。”“另外,我想说的是,如果说我有一点一滴的成绩的话,都得感谢故乡这片土地的培养,感谢我的朋友和师长的帮助。‘人民诗人’是对我的鞭策,希望我的每一句诗都是为了人民、希望我永远是人民的代言人、永远为自己的祖国写诗。”
用诗歌沟通人民
如今,诗歌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令人堪忧。诗歌写作的绝对自由促使大量平庸之作“无痛分娩”,缺乏亲切感的作品破坏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对此,雷抒雁直言:“诗是死在纸上,活在嘴上。诗人在创作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他的读者和听众,让诗歌在人们的嘴边流淌。现在诗人主体情感的表达比过去强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主体的东西是无界限的,过于个性化,不太关照读者,用语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