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偷税漏税的案例啊,一千字左右,急用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9:41:59

案例一:1999年12月12日———12月21日某税务稽查局根据群众举报,派出4人稽查小组对某私营服装加工厂进行了为期10天的税务稽查。当稽查进行6天后,通过该厂所提供的所有的账簿(包括仓库实物账)、报表、资料,稽查组没能发现任何破绽,只是感觉像他们这样一家有500多名一线工人,且生产、销售十分正常的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不过百十万元,不能不令人怀疑。然而,税务稽查的定案必须有确凿的证据,证据在哪里呢?稽查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第七天的上午,稽查组长老张在去厕所回来的路上特意转弯溜进了服装厂的成品仓库,仓库里只有一位保管员,他正在忙着整理货位,根本没有注意到张组长的到来。张组长一进仓库就看到了仓库拐角桌子上那厚厚的账本,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桌前时,一手抓过账本,一手亮出自己的《税务检查证》。
  就是这本真正的仓库成品账,详细、真实地记录了1997年—1999年该厂的每一笔销售业务。经过4天的统计、整理得知:该厂在近3年的时间里共隐瞒销售收入1022万元,偷税173.74万元。
  虽然,本案已移交司法机关,等待偷税者的将是法律的严惩。然而,我们回过头来再仔细地想一想,这一偷税案的侦破含有多大成分的偶然性?假如张组长来仓库前,保管员已经将账本收进抽屉,或者明知道抽屉里有账,没有搜查权你又能把他怎样?!无论哪一种假设的成立,都可能造成案件的无法侦破,偷漏税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惩处和打击!
  案例二、就在今天,某税务稽查组还在为某大型私营名牌服装商场明显具有偷漏税倾向,可又找不到证据而苦苦挣扎呢!
  某私营名牌服装商场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经营全国各大名牌服装产品,他们又聘请了一位高级会计师,账做得漂漂亮亮,没有什么可说的,通过申请、履行有关的手续,国税机关便认定其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过几年红红火火地经营,这家服装商场不仅经营的服装越来越高档,而且还开了七八家分店,可上缴国家的税款却少得可怜,每年不过万把元钱,税负率只有0.2%左右,照这样计算,每年的毛利还不够他们交纳房租的1/3呢。明显具有偷漏税的倾向。可稽查组查遍他们所提供的全部账簿、凭证、报表、资料(包括银行对账单),均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稽查组甚至跑遍他们所有的供货企业,企图从货源上找到突破口。然而,带回的资料表明:他们所购的货物均按实记账。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