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太深奥了,谁能帮我写写影评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2:26:57
我好想知道《三峡好人》的影评啊,太深奥呢啊……

本打算几个星期前就去电影院看《三峡好人》,结果到了电影院一看那儿根本不放这个片儿,只好看了《黄金甲》。
今天终于在网上下到了《三峡好人》。看完之后,用一种很俗套的说法就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我个人觉得这个长镜头和《不夜城》刚开始的那个长镜头一样牛逼,绝对应该被写进中国电影史的教科书中。
在这个长镜头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底层流民中国”。我很熟悉这样的场景,也很熟悉场景中的那些人,虽然我是一个北方人,虽然我从没坐过那样的客船,但我在火车上,在客车上,都曾经见过他们。他们背井离乡,他们流离失所,他们命贱如草,他们自娱自乐,然后自生自灭。他们听着或唱着那些烂大街的流行歌曲,他们在露天场所跳交际舞、打麻将,或是去看草台班子的走穴演出。为了寻求活路,他们可能会为50元人民币而卖命,或是去随时都可能丢掉自己性命的媒矿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则有多半会“世袭”他们的贫穷,不到十五岁便辍学,然后去中国南方的血汗工厂打工,或是进城当保姆、当小偷、当小姐。。。
我记得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公民的住宅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三峡好人”们显然没有这样的权利意识,也没有这样的好命。他们的住宅被强制拆除,随后我们在影片中会看到有人蜷缩在“垃圾袋”里,有人住在桥洞改造成的房子里,更多的人则是远离家乡。。。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说的就是,其实我们都是“三峡好人”。
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白领你就不是“三峡好人”,不要以为你是所谓的“精英”你就不是“三峡好人”。。。
说到这里,我想起在网上曾看到一篇文章中说有一对“中产夫妻”,两人年收入十几万人民币,拥有两处房产,别人都很羡慕他们,可突如其来的一场病,便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榨干,他们也因此迅速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所以你真的不要侥幸,你没听过老百姓编的那个顺口溜吗?
“房改就是想把你的钱包掏空,教改就是想把你的父母逼疯,医改就是要为你提前送

这部《三峡好人》被誉为秉承了贾樟柯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风格。不过在影片结尾,该片加上了些许荒诞的意味。这也给影片带来了些许争议。不过,不论风格还是题材,《三峡好人》都是威尼斯非常欣赏的一类影片。
故事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