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咏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3:04:01
近几天我在教学毛泽东的《咏梅》一词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1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教学参考上是这样说的“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我有点不明白,这春天是否是同一年的春天啊。或者是年复一年,
2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梅花是冬天开放的,那么到山花烂漫的春天时,她是否还在开放啊。这笑是开放与百花共享春天还是已经退去,已经”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文章是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北京所作。

1、北京的雪和雨很复杂,12月下雨也可能,这里有一个先后次序;先有冷冷的冰雨、再有飞雪,是“送”和“迎”的区别。

2、对“笑”理解不能太浅,笑不一定就是说正在开花,也可能是一种“欣慰”的情绪。好比有一天你已经老了,却看着一批批学生不断的成才,这个时候你的情绪是否是欣慰的微笑呢?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恩,这里更具体一些~~~~

咏梅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