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35:59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D.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为什么A这个说法不正确?

首先要搞清楚题中出现的“两次”发展的时间。第一次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负担巨额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族企业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当时社会进步思潮主要是康梁为代表的主张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思潮);第二次是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加上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黄金时期。“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潮深入人心显然指的只是第二次。所以A不正确。楼上两位真逗,都说了A不正确了,还选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困境重重,但是还是在夹缝中生存了下了,这难道不是顽强的生命力?

答案是A,没问题。民族工业发展短暂正是从实践上来说明,“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不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资产阶级主张是不可能的。
至于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仍然获得短暂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生产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