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西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0:15:50
请各位告诉我30年前的西昌概况啊,我写作文!,谢谢!

改革开放30年,西昌市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不断变化的明证,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西昌市民都是生活的见证人。记者对改革开放30年我市居民生活变化进行了专项调查,走访了多位历经巨变的市民,一个个感慨万千、幸福满怀的故事,透过居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反映了西昌这30年来日新月异的深刻变迁。
衣 从“买布缝衣”到“买高档成衣”
如果把改革开放之初,西昌市民衣服色彩比成山水画的话,如今就是一幅色彩丰富的油画。那时蓝、黑、灰、绿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如今已是色彩斑斓、姹紫嫣红。
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的林女士对此深有体会。那时市场上很少有成衣卖,大家都是买布来缝制衣服,布的颜色很少。能到西昌工农兵商场去买布缝衣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林女士说,以前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大人穿过了就改给小孩穿,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因此,许多孩子都盼着早点过年。现在衣着消费特点由过去的“一衣多季、款式单一”转入“一季多衣、时尚靓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流行过“的确良”衬衣、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衣等款式。如今越来越时尚的西昌人,衣着消费档次提升,衣着品位提高,品牌意识增强,向新潮、时尚和个性化发展。
食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家住西昌市胜利南路的郑大姐对吃的很研究。现在他们家是多吃鱼、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等食品,每人每天一杯牛奶,一日三餐要讲究营养搭配,多吃粗粮,她说,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郑大姐回忆说,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社会物质还比较短缺,大家都只顾吃饱肚子就行了,偶尔吃一次猪肉算是打打“牙祭”。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食品消费更讲究营养、口味,粮食消费逐年减少,副食消费、鲜奶及水果消费逐年增加,方便食品、绿色食品已被居民广泛享用,上宾馆、酒店用餐的人越来越多。
住 从“住得拥挤”到“住得舒适”
说起过去住的变化,今年65岁的潘老人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改革开放30年来,他已经换了3套住房,上世纪70年代,他在老家盖起了一间砖瓦房。后来他入城做生意,赚得第一桶金,1991年的时候买了一套73平方米的两居室套房。前几年,由于孩子结婚,人口增多,他又和老伴商量,买下了一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