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的具体论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3:50:58
要具体的哦~
不好意思,本人刚刚注册,没有什么积分,请大家不要介意,多多帮忙!
万分感谢!

英国人培根,就是说:知识就是力量个那个人,这个人说了很多哲言,但是人品狂差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只会空谈其父所传兵法,实际不能指挥作战。公元前260年,赵中秦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战死,四十余万赵兵尽被坑杀。
马谡言过其实
三国时期蜀国大将马谡喜欢谈论军事理论,诸葛亮比较欣赏他。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魏国司马懿亲自带兵与张郃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带兵防守,可是马谡骄傲轻敌,死搬兵书,结果被打败。诸葛亮只好挥泪斩马谡。
宋代文人误国
王安石的变法切中了社会发展的要害,如革除科举考试中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容,代之以经济和社会管理的考察,这些就是在今天都是革命的主张。但这一变法却触犯了文人的利益,于是,就有大批的名文人来反对,其中以司马光为首,他们因为有良好的社会名声,于是就主导了话语权,而变法派却存在着明显的人格缺陷。于是,最终保守派战胜了革新派,大宋的江山就断送在这批有名的文人手中。
明朝亡国
在明朝同后金的作战中,明朝启用了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等人,一度形势有所好转。“三人皆有大智,乃知警惕君上,出镇之时,莫为廷臣纷议所惑,需用人不疑,且多得优褒恩宠,皆得赐上方剑,便宜行事。帝初任之时,亦能示之以信,优抚甚厚,以安其心。而年日渐长,帝沉浸纷议渐久,卒不能善始而善终。廷臣之内,亦只知戮力于党争,往往深怀门户之见,重一己一党之利益,而不知国家之利益,频换边将,频黜大臣。任人唯亲而唯非贤,以一己私利,桎梏于国家关防,使边事日弛,山河日蹙。”
评论:明人重清议,贵气节,士大夫舆论颇重,于太平世或许有益,于行伍纵横、国家危亡之乱世,其自乱国政乎?不知是君上无能亡国,抑或士大夫无决亡国。总之,此非廷弼、承宗、崇焕等以战死节者之过也!

我的理解,提供参考 爱叫的狗 不咬人,也就是做个凶恶的样子,没实际行动。
爱说话的人,称为夸夸其谈,努力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知识渊博。虽然他说的可能有理,但他实际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