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杜牧 认 字赏析,急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40:24
赤壁 杜牧 认 字赏析,急求。

认的本意是辨认,侧面表现"折戟"年代久远.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认戟",即小小的兵器联系到大的赤壁之战,由古到今,由物到人:三四句假设论证,表面上说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实际上揭示了赤壁之战胜利的本质原因是人力而非天意,赞颂了周瑜的军事才能.

辩认

认:辨认
[译文]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注释]
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赤壁: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周瑜大败曹操处,现湖北赤壁西北长江两岸
2.销:销浊。
3.将:拿起。
4.磨洗:磨光洗净。
5.铜雀:台名,建安十五年(210)由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上居姬妾歌姬,是曹操暮年行乐处。《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裴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赤壁怀古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