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 “印心” 这个词怎么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9:29:55

“印心”是佛教禅宗师傅们,在验证自己的徒弟修行程度时,常用的一个方法。
用一个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思维传感,就是心灵感应。
佛教禅宗师傅用思维传感(思维传感不是无稽之谈,它是宇宙“同频共振律”在生命现象中的正常反应,心灵越纯洁,感应越明显,我们普通人意念纷飞,心灵污染严重,对客观存在的生命信息,毫无反应,于是便武断地说,没有这回事,真的很可叹)的方式,感应徒弟们的心理状态,验证徒弟们的修行所达到的程度,对修行到一定程度的徒弟,加以认证。
用心印证的东西,很难言传,因此人们普遍对此感到神奇。

即是‘以心印心’.

禅师传授禅法,先要看弟子是否可以接受心法,担当传灯的使命。所谓‘印心’就是印证他的知见、契悟的道是否正确,如其所悟的‘道’与老师的‘道’相契合,就为‘印心’。印即是印可,心是本心。既见自己的本心,当然也知道别人所契悟的本心,所谓佛佛道同。

其实,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契悟。儒家也说:‘百姓日用而不自知’。一般人的心天天都在用,却不知道这念心的微妙,不懂得保护自己,一般人只知道保护色身,不使它饿、冻、有病赶紧找医生。自己的心有毛病,却没有办法防护。明白这念心,经常保持宁静,不起贪、嗔、疑,不造恶业,时时刻刻了了分明,自己作主,这才是真正保护自己。

印心,源自于“以心印心”。六祖提出的。
包括两种含义:一、传法者传法时候,不着一物,意会不可言传的以心印心,令修行者明悟佛法。
二、明悟者,以心印心。第一个心是自己的世俗凡夫之心,第二个心是自己的如来本心如来本性。如来心者,如如不动,一切如梦幻泡影,入世修行,出世成就。但是如果不知道第二个心的境界,无法明悟,自然无法修行。
其实现在很多人修行禅宗无法成就的原因,也就是无法明悟造成的。所以谈禅变成了机变谈空,越谈越乱,自己反而无法成就。
如来本性,既是第二个“心”,超越禅定、超越理解的境界。因为境界不是理解的,不是读经书知道的,是身体力行修到的。没有至善至慈的根性,无法明悟的。
所以,现在净空法师提倡末法众生,修行净土宗法门。这是他老人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如同佛在世的时候,因人讲述不同的境界的佛法,不根据境界的上师传的佛法,反而害人,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