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和农民沟通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1:15:33
题目是(论农民沟通的特点与农民工作的方法)
字数只要求1000到1500字就可以了~~~~~~~~~

俗话说,进什么山唱什么歌,干啥吆喝啥。与农民打交道,必须摸清农民的心理特点,运用适当的方法,掌握与农民沟通的技巧,才能达到人格上互尊,感情上互通,思想上互融,交流上互动,效果上互赢的目标。

一、与农民沟通的特点

一是沟通地位的平等性。富兰克林在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作为独立的自然人,无论贫富贵贱,人与人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农民群众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社会地位最低微,感情最脆弱,神经最敏感,最易受到外界触动,最怕受到外界刺激。在与农民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即心理换位、身份换位、角色换位、行为换位,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衣着、穿戴、语言、举止等方面,拉近与农民群众的心理距离、感情距离和身份距离,让农民从感情上接受你、心里上相信你、行为上靠近你,愿意和你说知心话、掏心窝子的话,建立一种平等互信关系。切不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盛气凌人,如果这样,农民就会躲着你,疏远你,拒绝你,无法沟通。

二是沟通方式的开放性。方法无定则,交流无定律,沟通无定式。与农民沟通,决不能圈框子,定调子,要让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一问一答提问式的沟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却忽略了农民的感受,给人以审问式的感觉,禁锢了农民思想的表达、感情的流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与农民沟通时,在确定沟通主题的前提下,适当加以思路的引导,让其沿着主体脉络,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并认真倾听,辅以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适时表达亲近感和认同感,增强其安全感、亲近感和信任感。在沟通过程中,切不可紧锁眉头,东张西望,低头看表,当农民面接打手机,表现出没耐心、不耐烦,给农民思想表达造成心理障碍,给人以不愿倾听的心里误解。

三是沟通关系的互动性。沟通是一个思想感情双向互动的过程。既不能角色错位,不顾别人感受,只顾自己喋喋不休,高谈阔论,信马由缰,说个没完没了,淡忘角色,冲淡主题。又不能不加引导,任由沟通者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神侃胡聊,抓不到主题,采撷不到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达不到沟通的预期效果。要根据确定的目标,拟定的提纲,找准沟通的切入点和突破点,特别是对沟通对象感兴趣的话题,要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沿着主题道出心里话,挖掘出更深邃、更感性、更直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