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解下面的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19:54:05
1.战国时荀子认识到: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列举两例说明你对此话的理解。

1.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唐太宗执政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认定“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2.以铜为镜子,可以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以古人的事情为镜子,可以知道社会、朝代的更替,一人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过错。
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是有名的谏臣,他可以说是唐太宗的镜子,虽然他生前多次扫唐太宗的面子,但是在他死后唐太宗还是痛苦道“朕失去了一面镜子。”
还有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也是个敢对皇帝直言的人。
(不过他们遇上的都是明君,如果碰到一个像商纣、夏桀的君主,那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隋朝灭亡就是很好的例子,炀帝无道,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成为隋灭亡的导火索。
反观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吸取教训,执政为民,轻徭薄赋,出现了史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好局面。
再引申一下,现在共产党也深刻认识这份道理,在她的领导下,人民安居乐业,等等。
2、唐初,太宗与魏征;也可从反面例子举几个奸臣误国的例子,如秦桧与宋高宗,夫差与伯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