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黑暗中视物视杆细胞会增加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01:28

长期在夜间活动的动物视网膜里只有视杆细胞,可能是要长期进化才能达到如此吧。

不会的。

不会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白天从太阳光下进入室内,像进入暗室一样,最初什么也看不清,几分钟以后,眼对这种暗的光线产生了适应能力,逐渐能看清周围的环境,时间越久看得越清楚,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

为什么由明处到暗处,必须有一个暗适应的过程呢?这得从视网膜的生理功能谈起。视网膜有圆锥细胞和杆状细胞,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区,杆状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圆锥细胞只能感受强光刺激,而杆状细胞则对弱光敏感,也就是说在夜晚或黑暗的环境下看东西,主要依靠杆状细胞。为什么杆状细胞有暗视觉功能呢?这是因为杆状细胞内含有感受弱光的物质——视紫红质,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和视蛋白结合而成。在强光下,视紫红质分解。因此,从强光下突然进入暗处,圆锥细胞失去作用,杆状细胞需将分解的视紫红质重新合成,这个合成的过程也就是暗适应的过程。通常需要数分钟时间。这就是人们从强光下进入暗处需要适应的原因。
人眼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暗适应”的生理学效应,所以才能在黑暗中看见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