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如何进军我国市场的?其过程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8:59:58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公开宣称想在奥运会后举办NBA中国联赛。斯特恩构想的NBA中国联赛对中国篮球的发展有益还是有害,尚无定论,不过NBA进军中国的惟一目的就是占有市场,就是想多赚钱。

  早在三年前,斯特恩将两场季前赛移师中国,似乎就已经成功地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那时,姚明与刘炜的影响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北京与上海举办的NBA季前赛结束后,投资商赚了多少,我们无从得知,这是商业秘密.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赚了.无论是票务销售,还是纪念品,或者是球星的副产品.另外,他们在中国收获的无形资产,又岂能以数字来衡量?NBA盯住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正在步步向CBA进逼。中国篮球职业联赛在面临国际化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995年,IMG(国际管理集团)成为男篮甲A职业联赛的商业运作方。IMG承包联赛的冠名、广告等的招商权。IMG利用他们的运作能力为联赛提供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但由于IMG和中国篮协的合作属于承包性质的合作,IMG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加上中国篮球联赛处于起步阶段,自身经营十分困难,与联赛运营商IMG的协作并不顺畅,比赛与商业处于分隔状态,2000年,IMG在艰难运营5年后被迫退出。

  2003年,李元伟出任篮管中心主任。NBA等国外职业联赛的运作经验成为他改革中国篮球联赛的蓝本,中国篮协正式推出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北极星计划”。2005年,篮管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签署一份时长为7年+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盈方每年提供650万美元作为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的联赛运营经费,包括各俱乐部场馆广告在内的CBA经营权则被统一收归中篮盈方所有。

  为培育联赛主体而取消升降级、为培育广告市场实行南北分区、为打造联赛品牌打造总冠军戒指、为提高比赛精彩程度调整奖金分配,这一系列措施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提升CBA品牌)三个服务(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的思路,实际上借鉴了NBA模式,CBA具鲜明NBA印记。

  CBA在向NBA借鉴学习的同时,NBA也在积极地进军中国市场这一让人垂涎的“大蛋糕”,一组来自NBA的数据表明,NBA去年在中国的收入大约为5000万美元,这是NBA联盟来自海外的最大一笔收入。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