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对航天知识了解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9:49:35
急需!!!!!!!!!!!!!!!!!!!!!!!

利用物理现象培养初中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带电后的气球会发生一些奇妙的现象,教师可用来引发学生探究摩擦起电的有关知识。具体做法如下: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再用干燥的尼龙布摩擦气球表面,使气球带电,用摩擦过气球的尼龙布靠近气球,布会吸引气球(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让用尼龙布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气球又会受到排斥。当把带电的气球靠近人的头部,会看到毛发竖立。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回魔术师。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做如下的实验:取一只玻璃杯装适量的水,把鸡蛋放入清水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位置。然后不断往水中加盐,并且轻轻搅拌,观察鸡蛋是否会悬在水中,再继续加盐,直到鸡蛋上浮至液面。当学生亲自体验了魔术的过程,接下来是急于知道迷底,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与学生原有看法相矛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自然会把生活经历中的对一些现象的看法迁移到学习中,这种迁移的有些是有助于学习新的物的物理知识,以形成正确结论。但是,有时这种迁移会妨碍学生学习新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跟学生原有看法相矛盾的实验现象,跟学生原有看法相撞击,使学生对以往的看法产生质疑,碰撞出学生探究科学真相的火花。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对已有的经验看法产生质疑,往往是产生重大科学发现的契机。例如伦琴射线的发现,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做“纸锅烧水”的实验,学生发现装有水的纸锅在火上不会燃烧,这与学生原有的看法(纸遇见火就会燃烧)相矛盾。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科学道理,然后让学生尝试举出该现象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例如在火灾现场逃生或等待救援时,可用浸水的毛巾被披在身上或用水把衣服浸湿以防止被火烧伤。火箭发射塔下面的防热水池,等等)。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再如,为了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做如下小实验。把一只塑料饮料瓶的瓶底剪去做成一漏斗形状容器,让一只乒乓球轻轻堵住瓶口。向瓶内倒水,可以看到浸在水中的乒乓球虽然排开一定量的水,但并不浮起来(图1)。用瓶盖或手将瓶口堵住,让从夹缝流出的水聚集在乒乓球底,这时乒乓球向上浮起来(图2)。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