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的谥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46:04
秦孝公的谥号为什么是“孝”?
他做的事情应该用别的谥号来概括吧。

“孝”字在谥法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古人所辑的谥法集解中,其意义有三十九种之多。尤以《正义谥法解》“协时肇享”的说法为最确切,与天子大孝相吻合。有开基肇业之意。

秦孝公开创了秦国强盛的局面,因其“开基肇业”之功,将其谥号定为“孝”是无疑的。

孝: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
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
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
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
能养能恭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
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
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
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秦孝公 战国时秦国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
孝公即位之初,为富国强兵下令求贤,以改变秦落后于关东六国的局面。并东向进攻,前359年,他山师伐韩,至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筑城于殷(今武陟东南)。前 356年,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制定严厉法令,以法治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不久,秦乘魏攻赵,大败魏师于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拔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前 352年,孝公升卫鞅为大良造,出师拔魏安邑 (今陕西夏县西北)。次年,秦筑关塞于商 (今陕西丹风西南),秦师围魏固阳,攻赵蔺 (今山西离石西)。前350年,卫鞅开始第二次变法,迁都咸阳,废井田制,统一度量衡,设县置。同年,孝公诏令卫鞅营咸阳,筑冀阙。咸阳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阳县东15里。次年,孝公迁都咸阳。不久,秦国初在县置有定额之秩吏,即规定县令和县长的俸禄,按户按口征收军赋,其郡县组织日趋完备。秦孝公积极支持卫鞅变法,前346年,太子驷犯法,刑其傅公子虔,于是“法大用,秦人治”。此后,在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为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军力强盛的强国。前341年,秦军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卫鞅策划下复攻魏,欲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帝王之业。同年,卫鞅诱执魏军大将公子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