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里的中子都是由铁原子变成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9:39:42
有资料说。恒星内部的聚变发展到铁元素以后,就会停止,进而内部坍缩最后形成中子星。那是否可以断定中子星里的大部分中子都是由铁原子变成的?

核聚变就是原子核发生碰撞产生新的原子核。(这种解释并不怎么正确,是为下面做解释而提供)
中子星的形成:比太阳大8倍或更大(但是不能超过100个太阳,如果超过就会使自身的核聚变过猛发生解体)的恒星在发生核聚变的时候能达到十几亿的高温,并制造元素。每次聚变的时候都使恒星变的更大,它象洋葱一样形成多层核聚变空间(就象一个包着一个篮球一样的),这个空间可以达到100亿公里,当恒星的中心聚变到铁元素时,由于铁元素结构稳定,聚变时不产生能量而整个恒星都要靠核能的支撑。这时候恒星的中心没有能量的支撑,中心失去支撑的能量,所以恒星将塌方,向中心压缩,所以恒星就会发生大爆炸,物质摆脱引力的束缚(就形成拉物质的多样性),而铁元素的核却坠入引力的深渊,巨大的压方把电子变成拉质子,质子变成拉中子。而中子之间没有电磁里的排斥可以紧密的排在一起,就形成拉中子星。

差不多啊,由于铁元素在进行反应时 比较“异类”是吸热,所以不注意产生抗住自身引力的张力,故星体向内坍塌,由于引力如此巨大就连铁原子外围的自由电子都被压到原子核内,故此质子与电子结合成中子,形成简并态的中子星

中子星主要是由简并中子组成的致密星。

其中的“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带电,是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James Chadwick发现的,其质量为电子质量的1838倍左右,单独存在时不稳定,经过约15.25分(平均寿命)后就衰变为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

附:原子核是质子与中子(总称核子)的紧密结合体,带正电。

不是。中子星就由中子组成。一个个的中子紧密地组成致密的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