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关怀古》中,“伤心秦汉经何处”作者伤心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13:05:56

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同年死于任所。在此期间,作者亲眼目睹了人民的万般苦难,写入了一些有进步思想的散曲和诗歌,《潼关怀古》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全篇以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想为线索,思绪飞扬,穿越时空,说古论今,胸怀激荡,篇末点题,入木三分!
  开篇三句抒写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奔腾怒号,天堑阻挡,后有华山群峰齐聚,天然屏障。句式两短一长,铿锵舒畅。“峰峦如骤”,一个“骤”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波涛如怒”,一个“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作者的笔下景物壮观,气势雄奇。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写景是为写情。
  中间四句抒写怀古之情,“望西都”,三字承转自如,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实际上作者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心在看,是由雄壮的潼关激发起无尽的思绪和感慨。“意踌蹰”,刻画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故都长安,犹如一座历史舞台,在这里曾经上演了多少兴衰荣辱,可歌可泣的英雄风流故事,曾经兴建了多少宫殿庙堂,楼台亭阁,倾耗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惜啊!那曾经是秦宫汉院欢宴达旦,歌舞升平的处所,如今灰飞烟灭,万间宫殿都化做了尘与土,那一把火烧掉的,那战马践踏的岂止是秦瓦汉砖?那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和泪水!怎能叫人不伤心啊!作者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而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作者在此通过暗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情调压抑低沉。
  结尾两句格调激越,感情鲜明,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作者从自古到今的历史与现实中,看透了统治者的贪婪和虚伪。王朝兴衰,带给帝王家的是财富和享乐,带给百姓的是万般疾苦;王朝亡,带给帝王的是王室的覆灭,带给百姓的是更沉重的疾苦。无论朝代怎样兴衰更替,压在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战乱流离等等沉重的负担都永远不会改变。在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