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国君姓芈还是姓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3:50:49
史记中说,楚王姓芈,后来又姓熊。又说屈原为楚之同姓,其曾为三闾大夫,乃掌管王族屈、景、昭三氏。后来学者如顾炎武、王力都认为姓历万年不变,而氏乃姓的分支,这也是今天学界的共识。那么,楚国王族应该都姓芈,那熊这个姓氏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出现了像‘田氏代齐’一样的情况

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

在上古,姓和氏是两个意思,在读先秦古书时,我们必须分辨清楚。

现在先说“姓”,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号,是氏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说文解宇》说:“姓,人所生也。”我们看姓字从“生”、从“女”,表明了出生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这正是远古母系社会制度的反映,可见,姓起源于母系社会。

我国最古从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妫(gui)、姒(si)、姜、嬴、妘、姞。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缘关系。当社会发展到父系制度后,姓也就转变为以父系血缘关系来计算了。这时出现的姓就不再加女字旁了。相传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为四母所生,分为十二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儇、依。这十二姓中除姬、姞二姓还保有女字旁外,其他十姓都没有女字旁了。说明这时社会已基本过渡到男系制度。

下面再说“氏”,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繁衍,迁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便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例如:商朝的祖先为“子姓”,后来分成殷、时、来、宋、空同等氏;周朝的祖先“姬姓”,后来分成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邨、郁、邗、晋、应、韩、凡、蒋、邢、茅、昨、祭、吴、虞、虢、郑、燕、隋、巴等氏;秦国的祖先“嬴姓”,后来分成赵、梁、徐、郯(tan)、江、黄、葛、麋、秦等氏;齐国的祖先“姜姓”,后来分成申、吕、许、纪、州、向、齐等氏。所以说姓是氏族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

楚国王室都姓芈,只有做了楚王才有资格姓熊

楚国国君大概是芈姓,熊氏。但是楚国本来就是南蛮人,族类与中原人不同,这也只是类比罢了。
文献中说楚国国君姓熊,但是文物上的铭文中都说是(上 今 下酉)字。大概古音差不多,可以通假。
秦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芈氏,曰芈八子者是也。其先楚人,姓芈氏。这人姓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