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与登高的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1:54:51
200字左右

杜甫的诗歌创作,前后风格不同.前期的<望岳>一诗,有盛唐气息,壮怀高远,大气磅礴,现少年风华,本体性格.其诗有进取心、崇高感,有哲学意味、象征意蕴,挥洒出一种自由、一种豁达、一种境界、一种气魄、一种心志向上的巨大的力量.后期的<登高>一诗,由于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坎坷遭遇,虽说豪情犹存,但诗风大变,由沉雄而沉重,由沉重而沉痛,然痛愤哀怨而不失忠义之气,梗慨之气中则显沉稳顿挫,并且在沉郁顿挫中表现出诗的大气象、大境界,在苦恨交叠幽愤难抑时,放笔直写,又化为秋日悲剧情调中忧国忧民伤时伤情的形象写真.诗人,是一个以诗为血为肉为骨为灵魂的人.
。《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著名的是望东岳泰山,此诗作于开元24年(736),此时的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全诗赞叹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反映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被后人誉为“绝唱”。
《登高》是杜甫大历2年(767)秋在夔州所写,此时的杜甫年迈无依,经历了人事的沧桑,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同时,加上忧国伤时的苦闷,使全诗又有了一种“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的悲怆,有人称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