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所宣扬的“放下去执”会不会使得人达到喜怒不惊?既然“喜怒不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09:34
佛法所宣扬的“放下去执”会不会使得人达到喜怒不惊?既然“喜怒不惊”,那么实际上就是被摧毁了尘俗的情绪反应吗?

不是摧毁,那些本来就是空,怎么摧毁? 放下去执的目的不是达到"喜怒不惊",而在于认识自我。认识你觉得的这个“我”,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你在喜在怒吗?

譬如演戏,戏演完了就不要再去想了。

为什么研究佛?佛是什么?佛是天?是地?或是人?知道第一个和尚为什么光头吗?那么后面的和尚也剃光头?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出家人?那么刻意追求一群象征意义的和尚有什么好学的。大隐隐于世。第一个和尚感觉自己的头发是自己的负担《七情六欲》自己剃掉而时时警戒自己要忘记七情六欲,那么后面的和尚呢?也是吗?不尽染吧。。哈哈哈哈哈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人不能叫人,天,岂会有理?道自在天,地,万物!佛?微不足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行万物。天道无情亦有情。天道有理亦无理!生老病死就是轮回也是循环,这就是万物的天道,五行之气聚灵体,灵体轮回化五行。体悟自我体悟天道才是至理

佛法宣扬“放下、去执”,是要求世人在智慧的帮助下理智的“放下”,理智的“去执”。而不是一种盲目。要知‘七情’过则伤人,害人害己。如果在处世时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为社会又多添一分和谐,岂不更好?

尘世的情绪反应总结起来就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怒、哀、惧、恶、欲----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还能给自己带来痛苦与磨难。

喜在我们看来是好事,但又有了得意忘形的说法

爱是凡夫的向往,是心中的梦幻。看看今天全球的高离婚率,爱情有多少可靠性。

佛教宣扬放下去执,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快乐生活。
不是不能喜。而是有节制的喜,更加广大的爱、

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处理,很多人发怒的时候会把小事扩展成大事。甚至失去理智,酿成悲剧、

我学佛我快乐。对事物不执著,让一切为我所用,而不是被物所转。
遇事冷静处之,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平静祥和的与人交往。

学习佛法的智慧,佛陀教你智慧的生活。

这三毒,贪,嗔,痴都可以产生不善心,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已经解脱了的阿罗汉独有的生笑心,这点说明所谓的解脱者是拥有善心而已,而这善心是超脱三界的善心。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突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