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投豆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5:48:27
谁知道

明朝的徐溥在求学期间,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黄豆。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徐溥终于成为一代名臣。徐溥用攒豆的方法激励自己,看似简单,但能持之以恒,实属不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在成长中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重要的是对待缺点和不足的态度。“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其过,安能改过?”无论身居何职,官拜何位,党员干部都应学习徐溥,做到一日三省,在自己的心里放两个“瓶子”,对做过的事情经常剖析,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判,自查自纠,防微杜渐,才能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我。

  明朝大臣徐溥(公元一四二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字时用,号谦斋,袱溪(今宜兴宜城镇溪隐村)人。弘治五年八月至十一年七月(1492年-1498年)任当朝首辅一职。年七十二岁。景泰五年(公元一四五四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性凝重有度;居内阁十二年,从容辅导,爱护人才,屡遇大狱及逮系言官,委曲调剂,安静守成。卒,谥文靖。徐溥撰有《谦斋文录》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吴俨的舅舅。

明朝的徐溥在求学期间,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黄豆。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徐溥终于成为一代名臣。徐溥用攒豆的方法激励自己,看似简单,但能持之以恒,实属不易。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在成长中都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重要的是对待缺点和不足的态度。“不知其非,安能去非?不知其过,安能改过?”无论身居何职,官拜何位,党员干部都应学习徐溥,做到一日三省,在自己的心里放两个“瓶子”,对做过的事情经常剖析,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判,自查自纠,防微杜渐,才能不断改造自己,完善自我。

明人徐溥在求学时期,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妙法.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做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想了一个坏念头时,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黄豆.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厉,律已更严,久而久之,瓶中刚屈指可数.徐溥就凭着这种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