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简单介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07:38
鄱阳湖,简单准确500字左右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古称彭蠡泽、彭泽或彭湖,在江西省北部。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江等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形似葫芦,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50∼70公里,北部狭窄仅5∼15公里。在平水位(14∼15公尺)时湖水面积为3,050平方公里,高水位(21公尺)时为3,583平方公里。但低水位(12公尺)时仅500平方公里,以致「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使数百万亩湖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易孳生草滩钉螺。
通常以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或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为一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或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主体。平水位时湖面高於长江水面,湖水北泄长江。经鄱阳湖调节,赣江等河流的洪峰可减弱15∼30%,减轻了长江洪峰对沿岸的威胁。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丰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产鱼类100馀种,以鲤鱼为主,其次为青、草、鲢、鱅。贝、螺产量也较丰。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鄱阳湖(“鄱”,拼音:pó),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上承江西省内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下接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平均深度为8米。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湖面骤然缩小,湖泊面积仅有140余平方公里。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鄱阳湖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由于受到带有大量水蒸气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在 1000毫米以上,从而形成了湿润季风型气候。在中国的湖泊中,鄱阳湖是具有最大淡水水产养殖的水域,也是长江中一些珍贵鱼类漫游、产卵与育肥的场所。水域中有鱼类122种、浮游植物50种。鄱阳湖还有 200 万亩草洲,水草丰美,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有数十万只珍禽候鸟来鄱阳湖越冬。

鄱阳湖又名彭蠡泽(“蠡”,拼音:lǐ)、彭泽,其实它并不是古彭蠡泽,而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形成的巨浸。在汉代,现广阔的鄱阳湖水域乃是湖汉水(今赣江)下游平原,汉代在此设置了阳县,汉昌邑王封地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