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中《牧歌》,要求说明音乐分析,谢绝复制粘贴族!!!百分求大家帮忙,本周日有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5:50:59
写明什么调,其次第几节有什么旋律,类似主和弦,属和弦,持续音之类的(写明即可),还有感受什么的

《牧歌》是一首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作品,G大调,6/8拍。速度为Andantino(中文意思为“小行板”),是一首具有浓厚田园风格的抒情钢琴小品。

  全曲仅有29小节组成。其前2小节是一个“引子”,也就是一个前奏句。由右手在主调(G大调)上奏出,节奏舒缓,一开始就像人们展现出一副宁静的“田园画”般地景象。

  从第3小节开始,音乐进入第一乐段(A段),这是一个规正乐段,共8小节,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3—6小节为第一句,7—10小节为第二句),旋律建立在G自然大调上,以一个四个音组成的动机型作为贯穿全曲的动力因素。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的音调使人感受到田园的气息,左手的伴奏部分以力度微弱的柱式和弦为主,仅起到强调调式和声的作用,右手的装饰音(倚音)使人联想到古老的风笛乐器,使得这一段音乐格外的质朴、宁静。这一乐段反复一次演奏。

  第二乐段(B段),11—18小节,也是一个规正乐段,有两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一乐段是与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相对比的一个段落。首先,音乐的旋律中出现了变化音级(升IV级和降III级和降VI级),使音乐的调式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因素,在第15和16两小节,其旋律相当于建立在G大调的降三音重属导七和弦上(b3DDVII7),但马上又在第17、18小节回到主三和弦。这种调式的偏离与回归使人感受到田园景色一天之内的色彩变化,描绘的十分生动形象,增加了乐曲的动力感。中段的在织体方面也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采用带保持音的音型伴奏,第二乐句则是明显的复调性质的乐句,把乐曲的民歌风格推向高潮。

  第三乐段(A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从第19小节开始,整个乐段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在第23小节时出现了附属和弦(下属和弦的属二和弦),将和声导向下属功能组,增强了音乐的和声动力。音乐进行到第26小节时,通过一个动机重复扩充出一个近4小节的乐句,作为乐曲的结束乐曲,在一个G大调主三和弦的琶音上结束了全曲。最后给人留下的仍然是那种悠远宁静的田园气息,使整个乐曲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