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守仁(王阳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6:41:00
很想有人具体解释一下心学.
最近上网略微搜索了一下,很多人都吧阳明的心学观点用"唯心主义"概括了起来.
虽然在高中学政治的时候,我也是比较支持唯心主义一方的.
最近很想研究阳明的学术.
但是,每当看到别人用"唯心主义"一词来归纳阳明的哲学时,就觉得很愤怒.
一门伟大的哲学,是不能用唯心或者唯物来简易概括的.
我对阳明的用兵之道和知行合一的理念很感兴趣.
但是还没有完全理解.
希望领悟的朋友指点一二

其实阳明并非唯心,只是站在“心”的角度来阐述道即理
知行合一的话简单来说就是遵循客观的规律来把自己悟出的道理进行实践,也概括了千百年一直讨论的一个话题“到底是知难还是行难,他给出了确切的答案知=行”不过要是说深一点的话“知行合一”就是天道

首先让我们看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论」这个词的翻译还过得去,「唯心论」一词就翻译得非常不恰当。西方人没有唯心论,只有Idealism。

Idealism是从柏拉图开始,在柏拉图讲的是Idea,是理型,而不是心。在康德也讲Idea,而康德所讲的是一种「纯粹理性底概念」,像上帝存在、灵魂不灭、自由意志……等皆是纯粹理性底概念,表示它们的对象不必有实在性,虽无实在性,然而它们总意指一些超越的对象,并不就是Mind,并不就是心。所以在康德我们可以把Idealism翻成「理念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则翻成「理型主义」。

柏拉图的Idea是现实东西所依仿的一个超越的理型,它是Objective,而且是Reality,但不是Mind,虽然与心有关系,但是却不是心。即使是英国经验主义的柏克莱(G.Berkeley) 所讲的Idea,也是一种现实的物象,是「所」,虽然与Mind不可分离,却也不是Mind。所以把柏克莱的Idealism翻成唯心论,更坏。把Idealism通通翻成唯心论,在中国就造成了这个名词的灾害。

其次,让我们看看阳明公是什么样的一个理念。在《传习录》中,阳明公有段讲死人和活人区别的话,最后这样讲:“你看死了的人,他的精灵已经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可见,阳明公承认物质的重要性,但是物质那个不是人,死人和活人物质构成相同,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

阳明公说是那个精灵,翻译成现在哲学语言来讲,我只能生套说“主观能动性”,他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会合显发出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阳明公所说的世界只是结构上的,我们彼此的世界一方面来讲是相通的,另一方面又是不同的。“天地万物千古见在”这样的说法固然是常识,但那个缺乏哲学上的思考,是没有哲学上的复杂性与意义的。阳明公体证到这一层,所以说出这样好似诡辩的话。

综上所述他这个和西方哲学唯心唯物那套丝毫没有关联,而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