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12平均律为什么叫12平均律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00:24
是12个调的曲子吗

12平均律是把一个八度平均切成12份,它是一种人工的律制。
此外现在常用的还有五度相生律:C-G-D-A-E-B-#F-#C-#G-#D-#A-#E-#B(C),用2/3的黄金分割来连续获得12个音。此外还有三度相生。这两种律制可以统称为纯律,纯律的特点就是绝对的和谐,但是纯律采用了2/3这样的分数,所以无法简单地量化,不能适应连续转调的需要,多次转调以后积累下来的音差会越来越大。所以在中世纪逐渐地人们开始采用人工调整为整数的12平均律,开创了更复杂的音乐理论和器乐时代。
巴赫的平均律曲集之所以叫平均律,是因为他是写给当时的平均律键盘的,而那会还有很多键盘乐器是用纯律的,一台这样的琴往往只能适应某几个固定的调,为了适应这些琴,所以作者们只能写一些调性方面非常保守死板的作品。
巴赫用平均律乐器并且把作品定名为平均律曲集,其实就是为了研究调性手段扩充的可能性。

因为在巴赫之前的时代,钢琴还没有产生,音乐上多用五度相生律和纯律,而钢琴就是按照12平均律来制作的,所以,巴赫的12平均律的意思,是说专门为钢琴演奏所创作的乐曲。

十二平均律是一种音乐律制,将一个八度平均分成十二等份,为今日最主要之调音法。
德国作曲家巴赫于1722年发表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