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在对于佛教的看法上还局限在迷信,为什么大家看到的景仰的不是佛坨的智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4:14:57
七楼,你读经为了什么。我不读经也不刻意的念咒,即使读经,我也是看里面显示的佛坨的智慧,我修行不是为了死后往生极乐,只为此生,活的心安,只是为了活的有个人样!据我看来你这有点迷信啊!咱们可以辩一辩

不见得。 迷信是大部分人还是受到的长辈流传的说法有影响而没有去确认何谓佛教。 但经过确认的人还是未必景仰佛陀的智慧,而是贪图佛陀的智慧。 为了追求智慧而开创了种种的‘方便门’。 我们应当景仰佛陀的九种德行,实行佛陀教导。

迷信者的因素。1。确认科学的确认精神。2。贪欲(希望保佑平安之类的神明崇拜)。3。真正的佛教历史被扭曲了。4。过度提倡‘方便’之说。5。文化以及宗教融合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楼的回答正合我意。

虽然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所决定,但也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大多数人信佛教只是出于客观唯心性主义心理,希望能找个能保佑自己平安的神而已。对他们而言,静下心去研究佛教思想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甚至大多数人只关心什么佛什么菩萨比较灵,而其他不信佛教的人也会因为对社会上大多数盲目信教者的看法而先入为主的认为佛教是迷信的。
要想真正的让佛陀的智慧被人们所接受在现代社会真的很困难,也许政府真的应该采取些措施来保护类似于佛教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了,不然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或许会连释迦摩尼是谁都不知道。

净宗天下的结果。此等人专以利益诱人学佛,实属附佛外道。

因为不能深入经藏 忽视佛陀的教育。是导致迷信的信仰。

驳6楼李居士,的确,在读《阿弥陀佛经》之前,我也对净土宗有偏见,但读完之后,始知前非。经中所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持念佛名”(经文书写错误之处,还望包含),可见念佛是要有真功夫的。经中还说,净土中种种妙音,法香,胜境无不演显大法,让人起念佛、忆佛之心,这说明极乐净土是“佛教高等学院”,要依阿弥陀佛“教授”好好学习,可期佛果。
净土宗的劣势在于不注重明心见性,但此门宏大,无论利根、钝根都能蒙佛接引,在极乐世界听经闻法,那“升学率”不是一般的高。所以宋明之后,都提倡禅净双修。
虽说本心圆明清净,当下就是佛国净土。但是光有信解还不够,而净土就是实修的法门。相比于天台宗(?)数1、2、3、4、5,弥陀圣号更庄严,且蒙佛垂佑,功德更殊胜。
在经中,许多等觉大菩萨都誓愿将极乐净土作为止归之处。何况一般凡夫?特别是知道内中情由,怎么还会舍此大法?